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 2、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3、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 4、出自赐姓而来。据《唐书·桓彦范传》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
更多基本解释:津 jīn
渡水的地方:津渡。关津。津要。问津。
口液,唾液:津液。津津有味。
汗:遍体生津。
滋润,补:津润。津贴。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笔画数:9;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511112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韦津,字悉达,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隋朝时期大臣,郧国公韦孝宽第六子。 [1] 凭借门荫,起家员外郎,官至中书侍郎,管理户部事务。联合太府卿元文都留守洛阳,抵抗魏公李密,兵败被擒。 归顺唐高祖李渊,历任开府、秦州总管长史、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封寿光县男,在陵州刺史任内去世。
韦津(700-769年),字号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郯王主簿韦秘之子,左仆射韦见素侄从子。 [1] 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选为太庙斋郎。起家宁陵主簿,迁大寅县丞。安史之乱爆发,跟随伯父韦见素, [1] 护送唐明皇李隆基逃亡蜀郡,授大理评事、监察御史、节度判官,迁朝议郎、太子左赞善大夫、彭州别驾,负责转运东川军粮,坐事免官。 [2] 大历四年,薨于成都府,时年六十九,葬于华阳县升迁乡之原。 [2]
读音
“韦津”的读音为:Wéi Jīn,音调为:阳平,阴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韦津”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非命) 骨肉分离,孤独悲愁,难得心安,做事不成。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骨肉分离,一生多忧。
诗曰:骨肉分离难平安,浮沈破坏病又难,非业因苦无可靠,生涯孤独多悲哀。
骨肉分离,孤独悲恨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厄,破财,劫煞。
家庭:一称多忧,妻子欠破。
健康:水厄,利罚,病患,外伤,三才善者可平安。
含义:此数为破坏,灭懑,沉滞的凶象,有意外灾祸袭来,或骨肉离散,或病患非命临身,人生逡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