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姓氏来源
1、出自芈姓,[mǐ]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姓郡望堂号【堂号】
潘姓堂号有“黄门堂”,也称为“荥阳堂”。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郡望】
1、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荥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
2、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
3、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4、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字时乂。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
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潘汉年:宜兴归径人。1925年入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