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姓氏来源
1、出自远古黄帝儿子昌意。昌意次子安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安息国王传位到太子安清时,他不愿当国王,出家为僧,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国河南洛阳,宣传佛教,随后定居,子孙世代姓安。
2、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3、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安姓郡望堂号【堂号】
安姓主要以“济世堂”为堂号。
【郡望】
1、凉州:治所在陇县(今甘肃省张家川),姑臧: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2、武陵郡:汉置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县以南)。
【历史名人】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
安同: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原名轧荦山,本姓康。后因其母嫁与胡人改姓安,更名禄山。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
安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传:明代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蛩音集》。
安希范: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著《天全堂集》。
安维峻:(字晓峰,号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5年)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
安鸿勋:清江苏金匮(今常熟)人,官训导,善行草书。
安昶:清江苏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文钦: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
安子介:浙江定海人,1912年6月出生,2000年6月去世。1938年赴港。1942年后曾在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