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
更多基本解释:魏 wèi
古代宫门上的楼台:魏阙(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
姓。
笔画数:17;
部首:鬼;
笔顺编号:31234531325113554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期冉闵 [1] 所建政权。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其父冉瞻原属乞活军,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子,改名石瞻。 349年,石虎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石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到大司马李农的帮助,夺取后赵政权。350年正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恢复冉姓。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以示“重本不忘故”,史称“冉魏”。石虎的儿子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皇帝慕容俊,与冉闵互相攻伐。351年石袛为其部将刘显所杀,后赵灭亡。 [2] 当时辽东的前燕势力渐盛,挥师南下冀州,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不久邺城被前燕军攻破,皇后、太子投降,冉魏灭亡。
读音
“冉魏”的读音为:Rǎn Wèi,音调为:上声,去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冉魏”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云头望月)云头望月,身疲力尽,穷迫不伸,精神不定。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精神不安,为世所弃。
诗曰:挽回乏力无善谋,精神不定如云黑,失节丧信无所至,受人评击却责难。
挽回乏力的身疲力尽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时禄、破厄、灾厄、文昌、劫财。
家庭:亲眷疏、兄弟不和,凡事谨慎则平安。
健康:外伤、病患,先天五行为金木者可望安全。
含义:穷迫不伸的逆境,精神不定,缺乏实行的能力,乏贞节,失信用,受攻击非难,为世所弃,成个废人,但身体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