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起源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 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 3、出自陆浑国。 4、出自他族改姓。
更多基本解释:炳 bǐng
光明,显著:彪炳。炳蔚。炳映。炳焕。炳耀。
点,燃:炳烛。
笔画数:9;
部首:火;
笔顺编号:433412534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陆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 [1] ,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首领,都督同知陆松之子。 [2] 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陆炳掌锦衣卫事。之后,陆炳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先后计除夏言,揭发大将军仇鸾和中官李彬的罪行,累升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 [3] 。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 [4]
读音
“陆炳”的读音为:Lù Bǐng,音调为:去声,上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陆炳”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晚苦) 祸福参半,先天智能,中年发达,晚景困苦。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晚景凄凉,功德渐败。
诗曰:晚境凄伧相侵生,中年渐渐发达来,晚年困苦逢秋冷,难免守居得安然。
晚境凄凉的功德光荣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破厄、劫财、突破。
家庭:亲缘少,兄弟疏,宜多联络。
健康:宜防呼吸病,负伤、遭难,先天五行为水土者,可望健全。
含义:福祸虽有参半,凶相较多一些,天生智能齐备,是以中年以前成功发达,乃至中年后,渐自衰退,陷于困苦、大悲惨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