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2、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3、源出于姬姓。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
更多基本解释:宠 (寵)
chǒng
爱:宠爱。宠儿。宠信。宠幸。得宠。失宠。争宠。
纵容,偏爱:别把孩子宠坏了。
妾:纳宠。
推崇:尊宠。
辱
笔画数:8;
部首:宀;
笔顺编号:44513534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
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刘宠(?~197年),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陈国第六位国君,也是东汉陈国的最后一位国君。 刘宠勇猛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在其父刘承死后,继承陈王爵位。中平年间,黄巾军起义,郡县官兵都弃城逃走,刘宠于是征兵自守卫。当时天下饥荒,诸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赋,反屡遭抢掠,有的甚至流离在外,死于荒野。只有陈国仍很富强,邻郡百姓纷纷前去投靠,陈国拥有部众达十余万人。 初平元年(190年),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刘宠率军屯驻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向陈国求取粮草,遭陈国国相骆俊拒绝,袁术大为生气,便派刺客张闿假装路过陈国 [1] ,乘机杀死骆俊和刘宠。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时期宗室、大臣,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后。 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许多钱中挑选一个最大的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将作大匠、宗正、大鸿胪等职,更两次担任司空,一次任司徒、太尉,每次罢官后都回到家乡,最后得以寿终。 概述内图片来源: [1]
刘六,名宠,因排行第六,故称“刘六”。明正德五年(1510)刘氏兄弟揭竿起义于河北霸州(今霸州)。翌年与杨虎军联合,拥兵数万。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于河北、山东,攻占州县无数。后因起义将领杨虎、刘惠、赵燧先后身亡。于是率部入河南,复转战于湖广。刘六在湖北黄冈的战斗中,坠水身亡。
刘宠,字世信,广汉绵竹人。通晓《春秋公羊传》,任成都令,政教明肃。历任郫令、安汉令。灵帝、献帝之际为牂柯太守。
刘宠(?-121年),一名伏胡,汉章帝之孙,千乘贞王刘伉之子。
刘宠是绥德卫守御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武官,人称刘千户。 [1]
读音
“刘宠”的读音为:Liú Chǒng,音调为:阳平,上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刘宠”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浪里行舟)历尽艰辛,四周障碍,万事龃龌,做事难成。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缺乏实行的勇气,万事难行,最凶的运格。
诗曰:暮日凄凉事难成,进取心薄不安然,万事龌龊精力败,晚运惨至破家财。
初历尽困苦,四周障碍数。(凶)
基业:豪杰,文昌,时禄,文艺,红艳,灾祸,伤身
家庭:不可靠亲的福,残嘣。
健康:外伤,病难,维残,短命,三才善者可望安全。
含义:缺乏实行的勇气,缺乏进取的精神,损失,灾祸等,是祸不单行者。万事龆龃啮龃,财力不足,乃是最大的运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