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找
景帝
首页> 景帝

景帝

景姓 起源

主要源自:空

更多
景帝名字解析
帝:

基本解释:帝 dì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玉皇大帝。

君主: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emperorGod

笔画数:9;

部首:巾;

笔顺编号:414345252

景帝名字评分
三才评分:80
姓名总笔画数 9
姓名五行
姓名笔画 9
天格 13、火、大吉
地格 10、水、凶
人格 21、木、大吉
总格 21、木、大吉
外格 0、水、
评语

(遁吉) 辛苦不绝,早入隐遁,安心立命,化凶转吉。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一生困难辛,夭折者多,但早入隐遁的生活,可安心立命。

诗曰:吉星入遁多波浪,覆之一数正安乐,幸福遁来富贵儿,名扬四海吉祥余。

凶星入度的清本缩小数。(凶)

基业:将星、技艺、学者、时禄、破财、灾厄。

家庭:家中口舌多,不可多言。

健康:病患多,三才善者可望平安。

含义:一生困难辛苦不绝,病患、刑伤、夭折者多,但早入隐遁的生活者,可以安心立命,化凶转吉。

名字【帝】出自于诗词

旗迎火云起,南山石裂吴牛死。

绣楹夜夜箔虾须,象榻重重簟湘水。

彤彤日脚烧冰井,古陌尘飞野烟静。

高堂汗若珠,班姬明月无停影。

离骚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新安故关

英雄重武材,崇山险处凿门开。

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

景帝相关名字
历史上的名人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1]  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2]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1] 

李特(?~303年),字玄休,氐族人 [1]  ,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祖籍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羌猎将李慕之子 [2]  ,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建立者李雄之父,亦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兵三万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其子李雄称帝后,追谥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

胡夏景帝刘虎(?~341年),字乌路孤 [1]  ,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南匈奴单于后裔,胡夏政权建立者赫连勃勃曾祖。 永嘉三年(309年),继任部落首领。早起臣附于晋朝,暗中发展人马。起兵为叛,为东晋并州牧刘琨联合代国主拓跋猗卢所败。领兵投靠汉赵皇帝刘聪,预属宗室,拜安北将军、丁零中郎将,封为楼烦公。屡次攻打代国,屡战屡败。 咸康七年(341年)去世,其子刘务桓即位。曾孙赫连勃勃(刘勃勃)建立胡夏政权后,追谥为夏景帝。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九月―1457年正月在位,在位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吴贤妃。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1]  明英宗归国后幽禁于南宫,后又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2]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顺。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明英宗废其为郕王,不久朱祁钰离奇去世,享年30岁。明英宗赐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侄子明宪宗即位后,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追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 [3]  南明时期,弘光帝朱由崧追加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上庙号“代宗”,但未被清代官方所承认。 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景帝字音分析

读音

“景帝”的读音为:Jǐng Dì,音调为:上声,去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景帝”字音相似的名字

热门姓氏
热门名字
汤韬 谈写 邵裕航 顾灏鑫 段昌永 阎韵姿 阎梓萌 方佳菡 莫沛梦 胡辉云 傅婧语 季家昕 项思盈 江欣贤 靳智化
常见偏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