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相传,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郭姓就已得姓开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当古老的渊源。 2、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后。我国历史上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等地的夏代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 3、出自商代郭崇之后。据《三一经》记载: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继夏代之后....
更多基本解释:逵 kuí
通各方的道路。
笔画数:11;
部首:辶;
笔顺编号:12134121454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郭逵(1022年-1088年12月29日 [1] ),字仲通。洛阳人,祖籍钜鹿(今属河北)。北宋时期名将,与狄青齐名。 郭逵早年荫官北班殿侍、三班奉职,为名臣范仲淹等所器重。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征剿彭仕羲,平定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率军三十万征交阯李乾德,于富良江之战大破其军。但因宋军病亡逾半,军粮耗尽,只得班师回朝,获罪被贬。宋哲宗即位后,一度起复任职,终以左武卫大将军、提举崇福宫致仕,累封武功县男。元祐三年(1088年)去世,年六十七。获赠雄武军节度使、司空。 著有《五原集》、《闲江集》、《节制集》、《奏议》、《经制集》、《对镜图释》等,今均佚。 [2]
读音
“郭逵”的读音为:Guō Kuí,音调为:阴平,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郭逵”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退守) 退守保吉,发迹甚迟,虽有吉象,无谋难成。
次吉祥运(表示多少有些障碍,但能获得吉运)
守则平安,进则失败。
诗曰:守则可安无忧事,龌龊失意害自私,妄进大败因所谓,总是宜静不宜动。
守者可安,发迹甚迟数。(半吉)
基业:将星、学士、时禄、破厄、灾动、文昌。
家庭:可望圆满。
健康:安康,三才不善者有病患。
含义:虽有自然之吉相,无奈策划未成,若要做大事,便招失败痛苦,退过可保吉祥,进取必陷失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