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子姓,以地名为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商代末年有耿国(一名耿乡城),在今天的陕西省龙门县南,周朝建立后耿国灭亡,耿国子孙奔楚为大夫,以国为氏。 3、亦出自姬姓,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又为诸侯国,春秋时又被晋国灭掉。原耿国公族多以原国名“耿”作为自己的姓氏....
更多基本解释:秉 bǐng
拿着,持:秉烛。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笔画数:8;
部首:禾;
笔顺编号:31511234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季主超常伦,沉迹寄卜筮。
宋贾二大夫,停车试观艺。
高谈哂朝列,洪辩不可际。
终秉鸾凤心,翛然已遐逝。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耿秉(?~91年),字伯初 [1] ,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时期名将,大司农耿国长子 [2] ,建威大将军耿弇侄子。 身材魁梧,博通书籍。精熟《司马兵法》,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初以父荫,选任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拜谒者仆射,深得汉明帝的宠信。永平十七年(74年),随窦固平定车师叛乱。永平十八年(75年),拜征西将军,出兵援救戊己校尉耿恭。永元元年(89年),大败北匈奴,封为美阳侯。永元二年(90年),接替桓虞担任光禄勋。 永元三年(91年),去世,谥号为桓。
耿秉,字直之,江苏江阴人,宋代官员。宋乾道二年(1166年)任新城知县。
读音
“耿秉”的读音为:Gěng Bǐng,音调为:上声,上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耿秉”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离散) 倾覆离散,骨肉分离,内外不和,虽劳无功。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骨肉分离,内外不和,多病弱短命。
诗曰:倾覆离散家破财,内外不和无可靠,家散丧妻悲愁限,贫病交迫寿又短。
倾覆离散,虽劳无功数。(凶)
基业:豪杰、文昌、将星、劫禄、破财。
家庭:六亲无缘,夫妇分离,乏子息。
健康:外伤、废疾、先天五行为金者平安。
含义:内外不和,骨肉分离,逆境凶煞无限,倾家破产亡身的悲运数。故多病弱短命、妻子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