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黄帝时期已有杜姓。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 2、唐尧的后裔名为唐杜氏,直至周成王时并入周室的领域。唐杜氏的后裔从此被改封为杜。后来,杜国灭,杜姓子孙出奔,杜姓自此问世。 3、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4、杜氏于宋、元时期....
更多基本解释:并 bìng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并
bīng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笔画数:6;
部首:干;
笔顺编号:431132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
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杜并(684年—699年6月14日),字惟兼,京兆杜陵人。晋当阳侯杜预之后。隋河内司功、嘉县令杜鱼石曾孙,唐监察御史、河内巩县令杜依艺之孙,洛州洛阳县丞杜审言次子,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的伯父。 [1] [4] [13] 圣历二年七月十二日(699年6月14日),因报父仇刺杀司马周季童,被乱刀砍死,时年十六岁,周季童也因重伤不愈而死。 [1] 长安二年四月十二日(702年5月13日),安葬于洛阳建春门东五里(杜氏祖茔偃师首阳山前),杜审言亲自作祭文祭奠,当代士人及亲友都认为杜并孝顺忠烈,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苏颋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 [3] [11-12]
读音
“杜并”的读音为:Dù Bìng,音调为:去声,阴平
多音字
并
与“杜并”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晚苦) 祸福参半,先天智能,中年发达,晚景困苦。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晚景凄凉,功德渐败。
诗曰:晚境凄伧相侵生,中年渐渐发达来,晚年困苦逢秋冷,难免守居得安然。
晚境凄凉的功德光荣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破厄、劫财、突破。
家庭:亲缘少,兄弟疏,宜多联络。
健康:宜防呼吸病,负伤、遭难,先天五行为水土者,可望健全。
含义:福祸虽有参半,凶相较多一些,天生智能齐备,是以中年以前成功发达,乃至中年后,渐自衰退,陷于困苦、大悲惨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