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 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更多基本解释:城 chéng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乡
笔画数:9;
部首:土;
笔顺编号:121135534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昔人登此地,丘陇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邓城(1507—1564年),字藩国,号寒松,泉州府城人,原籍沙县,将门之后,家风明严,先祖随朱元璋驱逐外族建立明朝有功,受封安徽滁州百户,转二世调任泉州,之后世代名将文官辈出。少时曾师事参政王慎中,与薛南塘、田燕山、史方斋(史朝宾)兄弟相从笔研。邓城与俞大猷为刎颈交,同读书于清源山上,共同练习武术,后在东南沿海互相配合抗击倭寇,与戚继光、刘显等为当时著名的民族英雄。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邓城一病不起,卒葬泉州东海桃花山,墓现为泉州市保护单位 [1] 。 《泉州府志》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十七·将军邓寒松先生城》综述史方斋撰《墓志略》、旧《郡志》等资料亦为作《传》。
读音
“邓城”的读音为:Dèng Chéng,音调为:去声,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邓城”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非命) 骨肉分离,孤独悲愁,难得心安,做事不成。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骨肉分离,一生多忧。
诗曰:骨肉分离难平安,浮沈破坏病又难,非业因苦无可靠,生涯孤独多悲哀。
骨肉分离,孤独悲恨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厄,破财,劫煞。
家庭:一称多忧,妻子欠破。
健康:水厄,利罚,病患,外伤,三才善者可平安。
含义:此数为破坏,灭懑,沉滞的凶象,有意外灾祸袭来,或骨肉离散,或病患非命临身,人生逡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