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找
吴檄
首页> 吴檄

吴檄

吴姓 起源

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以吴国号为姓,出自姬姓,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2、上古时已有吴姓。 (1)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 (2)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

更多
吴檄名字解析
檄:

基本解释:檄 xí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笔画数:17;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吴檄名字评分
三才评分:89
姓名总笔画数 17
姓名五行
姓名笔画 17
天格 8、金、吉
地格 18、金、大吉
人格 24、火、大吉
总格 24、火、大吉
外格 0、水、
评语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吉祥运(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意志刚键、勤勉发展、富于进取的气概。性直。

诗曰:意志刚强善恶明,富进取心求和平,忍耐克己如心意,前难后成可安然。

坚刚,志刚意健的勤勉发展数。(吉)

基业:艺能、美术、学者、官禄、天官、师表、蓄产。

家庭:兴家成为达人贤者,家境先难后易。

健康:高山立松完健自在,可望长寿。

含义:意志如铁石,富于进取的气概。排除万难,贯彻目的名利两得,忍耐克己逐成大功。但其他运配合不善者,可能有遭难的厄运。

名字【檄】出自于诗词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青衫初入九重城。

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

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

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沁园春·维扬作

辽鹤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

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闾里俱非,江山略是,纵有高楼莫倚栏。

沈吟处,但萤飞草际,雁起芦间。

不辞露宿风餐。

怕万里归来双鬓斑。

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那边输了,翡翠衾寒。

草流传,吟笺倚阁,开到琼花亦懒看。

君记取,向中州差乐,塞地无欢。

吴檄相关名字
历史上的名人

吴檄(1491-1545),字用宣,号皖山,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项铺镇人),马埠吴氏七世祖,父吴佐,母束(疏)氏,生于弘治辛亥年,卒于嘉靖二十四年,享年54岁。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杨维聪榜进士。吴檄恪守古礼,葬父时偶遇风雪,路过友人方去病门前不入,夜晚就坐在方门前石墩上,天明而去。他在任襄阳推官时,上任后判理案件公正无私,赈救饥民卓有盛誉。后官至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故称大参公,参政公,著有《兵部集》,代表作《春日过张侯园亭》,其生平载于《桐城耆旧传》。 公为官持正刚直,不阿权贵,不徇私谊,直言无忌,声布朝野。枞阳籍作家蒋骁飞在评价吴檄时认为:“正因为有吴檄这样的人在,人类历史才保存了一丝良心。

吴檄字音分析

读音

“吴檄”的读音为:Wú Xí,音调为:阳平,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吴檄”字音相似的名字

热门姓氏
热门名字
瞿颀 夔泉 宁志慧 刁春凌 贺星宇 冉子珊 卞胜祥 鲁怡丽 蒋金苹 鞠昱西 孟一潼 蒋艳兵 华凤海 池雨莲 丁欣还
常见偏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