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2、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高辛氏(即帝喾)之后有冉姓。 3、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大夫叔山冉之后,以名为氏。 4、据《汉书·颜师古注》....
更多基本解释:琎 (璡)
jīn
一种像玉的石。
笔画数:11;
部首:王;
笔顺编号:11211132454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冉琎,南宋播州绥阳(今贵州遵义市绥阳)人,南宋将领。宋理宗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积极准备抵御蒙古军南侵。冉氏兄弟闻余玠是位贤能的统帅,便去重庆拜谒余玠,献保西南计:主张“徙合州城”。他们分析说:“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余采纳了冉氏兄弟计策,密奏朝廷,任冉琎为承事郎,代理合州知州,冉璞为承务郎,当理合州通判。 二冉卸职不久,钓鱼山军事防御体系在阻挡蒙军南下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元宪宗蒙哥亲率御营军号称十万之众进攻四川,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 进抵钓鱼城。 合州军民依靠坚固的根据地顽强抵抗,相持半年之久,蒙军粮草不济,蒙哥急于速战,倾师攻城。主将汪德成中飞石死于城下。7月,蒙哥心急如焚,亲登高坡窥探,被宋军乱箭所中,被迫下令撤军,死于重庆北温泉。亡故后迁葬故乡绥阳县城附近,乡人有祠祭奠。
读音
“冉琎”的读音为:Rǎn Jīn,音调为:上声,阴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冉琎”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吉祥运(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意志刚键、勤勉发展、富于进取的气概。性直。
诗曰:意志刚强善恶明,富进取心求和平,忍耐克己如心意,前难后成可安然。
坚刚,志刚意健的勤勉发展数。(吉)
基业:艺能、美术、学者、官禄、天官、师表、蓄产。
家庭:兴家成为达人贤者,家境先难后易。
健康:高山立松完健自在,可望长寿。
含义:意志如铁石,富于进取的气概。排除万难,贯彻目的名利两得,忍耐克己逐成大功。但其他运配合不善者,可能有遭难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