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 2、源于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 3、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4、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
更多基本解释:东 (東)
dōng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姓。
西
笔画数:5;
部首:一;
笔顺编号:15234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把酒祝东君,愿与花枝长为主。
梅花似雪。
刚被雪来相挫折。
雪里梅花。
无限精神总属他。
梅花无语。
只有东君来作主。
传语东君。
且与梅花作主人。
山东省,清朝省级行政区。 [1] 康熙九年(1670年)设置济东道,驻济南府,无所属;十三年(1674年)济南府、东昌府的聊城等九州县来属;移驻德州;十八年(1679年)复移驻济南府;五十八年(1719年)东昌府全境来属;雍正二年(1724年)增领武定州/武定府、滨州、泰安州/泰安府;八年(1730年)增领濮州、高唐州;十二年(1734年)东平州来属;同年滨州、高唐州降;十三年(1735年)濮州、东平州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领临清州,更名为济东泰武临道。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是明朝在山东、辽东半岛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山东,是山东省的一首原创歌曲,由山东省作家、词作者张益魁作词、中国作曲家刘北休作曲。
读音
“山东”的读音为:Shān Dōng,音调为:阴平,阴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山东”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云头望月)云头望月,身疲力尽,穷迫不伸,精神不定。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精神不安,为世所弃。
诗曰:挽回乏力无善谋,精神不定如云黑,失节丧信无所至,受人评击却责难。
挽回乏力的身疲力尽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时禄、破厄、灾厄、文昌、劫财。
家庭:亲眷疏、兄弟不和,凡事谨慎则平安。
健康:外伤、病患,先天五行为金木者可望安全。
含义:穷迫不伸的逆境,精神不定,缺乏实行的能力,乏贞节,失信用,受攻击非难,为世所弃,成个废人,但身体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