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2、源于他族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3、出自他姓 4、源于虎图腾说 5、源于老姓说
更多基本解释:维 (維)
wéi
系,连结:维系。维絷。
保持:维持。维护。维修。维生素。
纲:纲维(总纲,亦指法度)。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思考:思维(亦作“思惟”)。
以,因为:“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维新。维妙维肖。
姓。
笔画数:11;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32411121
基本解释:桢 (楨)
zhēn
坚硬的木头。
古代打土墙时所立的木柱,泛指支柱:桢干(gàn )(喻能胜重任的人)。
古书上指女贞树。
笔画数:10;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212534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
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世上许刘桢,洋洋风雅声。
客来空改岁,归去未成名。
远近天初暮,关河雪半晴。
空怀谏书在,回首恋承明。
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 [1] 。晚明大臣、著名文学家,文坛领军人物。隆庆二年(1568年),举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朝,参修《穆宗实录》,进修撰。出为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又任浙江、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省最高行政官员),河西兵备督理。他在京外做官,宦海浮沉近三十年。天启初年(公元1621)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天启初年,为南京太仆卿,旋改太常卿。四年,太常卿董其昌复荐,召为礼部右侍郎,后进南京礼部尚书(从一品)。天启六年,卒于家,年八十。崇祯继位,赠太子太保。 [1] 李维桢秉性乐观豁达,交际广泛。文章恢宏恣肆,极有才气,每天都有人前往请教。他的诗歌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诗、律诗、绝句,风格多样,可见雄浑壮阔、沧桑悲凉、清远明丽、轻松戏谑等各种诗风。撰写的碑文、题辞几乎遍及海内。明万历时期,以李维桢为代表的湖北作家群体以强有力的现实存在,闪现出璀璨的光芒,证实了“惟楚有材”的价值与魅力。 [2-3]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为李维桢立有传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父裕,福建布政使。维桢举隆庆二年进士...”
李维桢(1873——1946),字子栋,号朴园居士,中安镇中北村人,满族。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时24岁,授予吉林省后补知府。民国初年,作为东北代表,被聘注释国音。后曾任奉天督军署秘书,陆军二十八师秘书等职。 李维桢为官廉洁,两袖清风。“九·一八“事变后,返回乡里,在城内万顺当胡同闭门家居。
[1] 李维桢(1910-)河北省无极县人。
读音
“李维桢”的读音为:Lǐ Wéi Zhēn,音调为:上声,阳平,阴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李维桢”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残菊逢霜)残菊逢霜,寂寞无碍,惨淡忧愁,晚景凄凉。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家庭衰退,晚景凄凉。
诗曰:废物灭亡不中用,一生惨淡贫困穷,忧苦乱离异端数,招致久病不起重。
家庭衰退的晚景凄凉数。(凶)
基业:官星,学士,文库,巧星,财库,破厄,劫禄。
家庭:父母难当,兄弟无助,妻子宜尽。
健康:病患,残疾,外伤,先天五行为金木者为健全。
含义:险恶亡灭之象,一生惨淡,忧伤峭绝,有空虚寂寞之感,维免杀伤,残疾,刑罚,短命,离散等灾厄,不然便是世上无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