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
姓氏来源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
3、出自少数民族。
袁姓郡望堂号【堂号】
袁姓堂号有“卧雪堂”、“守正堂”。此外,袁姓堂号还有:“陈郡堂”、“汝南堂”、“彭城堂”、“陈留堂”、“怀楚堂”、“维则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郡望】
1、陈郡:秦置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
2、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省上蔡西北)。
3、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
4、彭城郡: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
5、东光县: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时胡苏等地置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
6、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
7、华阴县:本春秋时晋地。汉高帝八年置华阴县,以在华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8、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9、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
10、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
11、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
12、宜春县: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为宜阳,隋恢复原名)。
【历史名人】
袁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军事家,军阀。
袁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袁郊:字之仪,袁滋之子,陈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学家。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
袁枢:字机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南宋史学家。
袁江: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
袁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代表作为《后汉纪》。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省公安人,明朝学者,三袁是明朝复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袁崇焕:字元素,明代广东省东莞人。好谈边事。万历进士,因获宁远大捷,官至辽东巡抚。
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县张营人,中国近代史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袁国平:湖南省邵阳人,原名裕,字醉涵。早年随田汉从吏革命文艺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袁义达: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创始人,中国姓氏遗传研究会副主任、研究员。
袁隆平:(Yuan Longping,1930.9—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