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因此璩、蘧、遽姓同源,并存于世。璩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璩姓的望族多出自黎阳,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带。
姓氏来源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
2、出自姬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
璩姓郡望堂号【堂号】
璩姓堂号为“君子堂”、“及圣堂”、“石波堂”、“西川堂”、“豫章堂”、“黎阳堂”、“汲郡堂”、“世德堂”、“遗经堂”。
【郡望】
1、豫章郡:汉朝将秦朝时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相当于现在江西省境内地区。
2、黎阳郡:西汉置黎阳县,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
3、汲郡:晋泰始二年置郡。故址在今河南省汲县一带。
【历史名人】
蘧瑷:唐代良吏,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蘧伯玉:名瑗,长坦县伯玉村人,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璩伯昆:明朝桐城人,那里是学者荟萃之地,而璩御史后来去广东和江西做官时,就很重视文化教育。
璩光岳:明朝人,举为进士而当官,文武全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