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出自封地,为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西晋时辽西公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后来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出自云南段姓宗源有二:
①据《姓氏寻源》所载:“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今属甘肃省)。”后传下这支段姓。
②后晋时,白蛮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治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段姓为其大姓。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段姓。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满、蒙、土、苗等均有段姓。
段姓郡望堂号【堂号】
段姓堂号有“君轼堂”。此外,段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武威堂”、“京兆堂”、“锦绸堂”、“余庆堂”、“多寿堂”“凤集堂”等。
【郡望】
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4、天水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
【历史名人】
段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段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
段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
段匹石单:晋时鲜卑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
段思平:五代时白蛮人,世为南诏贵族。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国。史称“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省金坛人。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原名启瑞(1865-1936),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