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姓氏起源
1、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2、少数民族中的何姓。
3、他姓改姓。
何姓郡望堂号:
【堂号】
“水部堂”、“四友堂”、“忠孝堂”、“庐江堂”,此外,何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学海堂”、“敬享堂”、“忠义堂”、“仁义堂”、“务本堂”、“庐江堂”、“广右堂”、“缵续堂”、“赐策堂”、“义门堂”、“慈荫堂”、“世德堂”、“三桂堂”、“咏梅堂”、“抚逸堂”等。
【郡望】
1、庐江郡:西晋时期的庐江郡,辖今东起安徽芜湖、北至寿县、南至江西九江的广大地区,郡治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
2、陈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
3、东海郡:东海何氏家族具体在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市)。
4、郫县:秦始置县,为今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郫县。
5、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唐时又曾改岐州为扶风郡。
6、丹阳郡:又称润州,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治今镇江、丹阳一带。
7、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省临淄一带)。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历史名人】
何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为人仁厚,奖称人之善,历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
何敞:字文高,东汉扶风平陵人,水利学家,为人性直,出为济南太傅,以宽和为政。
何进:东汉大将军,南阳宛人。
何熙:字孟孙,东汉,陈郡阳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体貌魁梧,善为容仪,官御史中丞,晋大司农。
何晏:三国时玄学家,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平叔(190-249),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汉代大将军何进之孙。
何休:字邵公(129-182),为董仲舒四传弟子,东汉杰出经学家。
何攀:字惠兴,晋蜀郡郫人,武帝时为廷尉平,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
何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代三国论作者。
何充:字次道,东晋,庐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祯,光禄大夫,祖何恽豫州刺史,父何睿安丰太守。
何逊: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
何远:字义方,梁,东海郯人,武帝时历官东阳太守。
何番:唐代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洁行方。
何尚之:字彦德,南朝宋庐江人。父何叔度,官历吴郡太守、尚书,恭谨谦洁。尚之官历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中书令。
何无忌:晋代东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为广武将军。
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齐庐江人。晋豫州刺史何恽六世孙,宋员外散骑常侍何邵之之孙。
何承天: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
何敬叔:南齐东海郯人,为余抗令。
何思澄:字之静,南朝粱东海郯人,父敬叔,齐徵东录事参军、余抗令。
何进滔,唐灵武人,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为本州军校。
何易於:唐为益昌令,爱民如赤子。
何景明:明朝文学家,称“复古派”。字仲默,河南信阳人。
何绍基: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字子贞,清,湖南道州人。
何叔衡:字玉衡,湖南省宁乡人,清末秀才。
何香凝:当代杰出的女画家,原名瑞谏,广东省南海人,廖仲恺夫人。
何长工:原名坤(1900-1987),湖南省华客人,曾参加五四运动,参加秋收起义。
何应钦:字敬之(1890-1987),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总教官,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任总参谋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