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台湾的夏姓,名列第九十三位,也是台湾的一个大姓。
姓氏来源
1、出自姒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姒为姓。。
2、出自姒姓。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
4、改赐姓或其他: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少数民族中的夏姓:回族中的夏姓;土家族中的夏姓;蒙古族中的夏姓;满族中的夏姓;锡伯族中的夏姓;侗族中的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夏姓郡望堂号【堂号】
夏姓堂号有“会稽堂”、“平水堂”、“秘书堂”、“正德堂”、“遗爱堂”、“余庆堂”。此外,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明德堂”、“尚忠堂”、“务本堂”、“源远堂”、“思孝堂”、“聚奎堂”、“鹤来堂”、“孝恩堂”、“德远堂”、“孝思堂”、“永存堂”、“三余堂”、“六凰堂”、“登茅堂”、“集庆堂”、“彝叙堂”、“龙耳堂”、“崇本堂”、“敦本堂”、“淳叙堂”、“敦睦堂”、“敬承堂”、“光裕堂”、“衍庆堂”、“报本堂”、“汇泉堂”、“植本堂”、“笃厚堂”、“墨庄堂”、“清廉堂”等。
【郡望】
1、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以西小部分地区除外)及福建全省。
2、谯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县)。
3、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北魏改为郡,移治高阳。
4、鲁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历史名人】
夏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
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夏贺良:(?—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
夏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
夏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
夏黄公:鄞(今浙江省宁波)人,西汉隐士。曾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
夏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
夏圭: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画家。
夏承皓:(956—1004):夏光庭(夏远)八世孙,派名嘉灵,字承皓,又字灵石,号素葊。
夏竦(985—1051): 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
夏执中: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宋代节度使,以贤扬名。
夏原吉:湖广湘阴(今属湖南省)人,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
夏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人,明代著名画家。
夏言:江西省贵溪人,明嘉靖年间作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旋首辅执政,两度为相。
夏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
夏燮:安徽省当涂人,清代史学家。
夏完淳: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义士。
夏敬渠:江苏省江阴人,清代小说家。
夏燮:安徽省当涂人,清代史学家。
夏思痛:(1854--1924) 名寿华,湖南桃江人,同盟会员,民主革命先驱,曾在黎元洪任总统时任民国总统府高参,后被孙中山委为武岳招抚使。
夏衍:浙江杭州人,著名剧作家。曾与鲁迅等人筹建“左联”;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夏斗寅:(1885-1951)湖北麻城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首义新军副大队长,后逐步升迁。
夏丏尊:浙江省上虞人,著名文学家,作品甚丰,有《生活与文学》、《平屋杂文》等,又有译著《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等。
夏楚中: 国民军20集团军总司令,中将。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凇沪会战”,“长沙战役”的指挥.
夏曾佑(1863—1924):浙江杭州人,字穗生,号别士、穗铆、碎佛。光绪进士。授礼部主事。
夏明翰:湖南省衡阳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生。
夏世厚(1912— ):河南固始人,当为夏光庭(夏远)九世孙夏竦的后裔。
夏征农(1904- ):江西新建镇坊(镇坊今属江西丰城)人,夏光庭(夏远)40世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