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
更多基本解释:
● 裳cháng ㄔㄤˊ ◎ 〔裳裳〕光明。 ◎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 裳shɑng ㄕㄤ ◎ 〔衣裳〕衣服。 中译英: skirt 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笔划顺序: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黄裳,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
黄裳(1919年6月15日—2012年9月5日),原名容鼎昌,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满族人,曾用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他的代表作包括《过去的足迹》等。
黄裳(1146-1194年,另一说法卒于1190年),字文叔,号兼山,四川隆庆府普城人(今广元市剑阁县)。南宋制图学家。 黄裳少时极其聪颖,受父母笃教严绳,刻励激昂,能属文,治诗赋,在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授阆州新井县(今南部县西北部)县尉,因父亲病重,他未赴任,后调巴州(今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尉,因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期未满而未赴任,在家潜心研究经传。乾道九年(1173年),“利州路总领李蘩闻其名,召黄裳到汉中协助催饷。”当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为强取,民不得一钱。汉中饥荒严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黄裳遂赋《汉中行》奉劝,打动了仓部郎中李蘩。李蘩力奏罢籴,百姓欢悦。黄裳曾辅佐过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侍讲、礼部尚书等职。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宁宗即位,拜黄裳为礼部尚书兼侍讲。这时,他已经病得不能入朝劝谏,就躺在床上写书面奏章。临终前不久,他还送给宁宗三句话:“笃于孝爱,勤于学问,薄于嗜好。”死时还口占遗表而卒。终年49岁。死后赠资政殿学士,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谥封“文忠公”。 [1] 黄裳精通天文、地理和制图,绘成《苏州石刻天文图》和《苏州石刻地理图》两幅图,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后代子孙现居住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读音
“黄裳”的读音为:Huáng Cháng,音调为:阳平,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黄裳”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万物回春)最吉之数,还本归元,吉祥重叠,富贵尊荣。
吉祥运(表示健全、幸福、名誉等)
还原复始之最大吉之数。好运之巅峰。
诗曰:还元复始重临福,九九八一还本元,八二之数与二灵,此诀玄理覆数传。
万物回春,还原复始的积极盛大数。(大吉)
基业:天福、天官、赐禄、财库、将星、技艺、文昌。
家庭:子女俱佳,兄弟圆满,家庭和睦。
健康:身心健全,可望长寿,三才不善者可能病患。
含义:最极之数,还本归元,属于体力旺盛,庆幸万多,吉祥重叠,富贵尊荣的大诱导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