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拼音找
元颢
首页> 元颢

元颢

元姓 起源

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 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北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 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 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

更多
元颢名字解析
颢:

基本解释:颢 (顥)

hào

白的样子:颢颢。颢气(洁白清新之气)。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18;

部首:页;

笔顺编号:251141251234132534

元颢名字评分
三才评分:79
姓名总笔画数 18
姓名五行
姓名笔画 18
天格 5、土、大吉
地格 22、木、凶
人格 25、土、大吉
总格 25、土、大吉
外格 0、水、
评语

(云头望月)云头望月,身疲力尽,穷迫不伸,精神不定。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精神不安,为世所弃。

诗曰:挽回乏力无善谋,精神不定如云黑,失节丧信无所至,受人评击却责难。

挽回乏力的身疲力尽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时禄、破厄、灾厄、文昌、劫财。

家庭:亲眷疏、兄弟不和,凡事谨慎则平安。

健康:外伤、病患,先天五行为金木者可望安全。

含义:穷迫不伸的逆境,精神不定,缺乏实行的能力,乏贞节,失信用,受攻击非难,为世所弃,成个废人,但身体却健康。

名字【颢】出自于诗词
入阁

秘殿临轩日,和銮返正年。

两班文武盛,百辟羽仪全。

霜漏清中禁,风旗拂曙天。

门严新勘契,仗入乍承宣。

玉几当红旭,金炉纵碧烟。

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钿。

言动挥毫疾,雍容执簿专。

寿山晴叆叇,气暖连延。

礼有鸳鸾集,恩无雨露偏。

小臣叨备位,歌咏泰阶前。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元颢相关名字
历史上的名人

元颢(494年~529年8月11日),字子明,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北海平王元详世子。 少时意气风发,心有大志。其父元详死后,袭封北海郡王,迁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遭到御史中尉弹劾而除名。孝昌三年(527年),恢复王爵,拜平西将军、西道大行台,率军平定宿勤明达叛乱,进号征西将军,授右仆射、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孝昌四年(528年),迫于朝廷内乱及葛荣起义的压力,投靠南梁。借助南梁兵力,带领陈庆之杀回北魏,称帝于睢阳,年号孝基。永安二年(529年),攻破洛阳,改元建武。在位期间,荒淫无道。三个月后,兵败被杀。北魏孝武帝即位后,追复北海王,赠使持节、太师、侍中、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冀州刺史。

元颢(472-526年),字神周,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玄孙,相州刺史元淑之子。 [1]  孝文帝时,起家东宫直阁将军,迁员外散骑侍郎,迁宁远将军、司空掾属。出任鲁郡太守,迁征虏将军、鄯州刺史,用心治理新疆地区,大破吐谷浑。 [2]  孝昌二年(526年),去世,时年五十五,追赠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司空,谥号武献,葬于杜陵原。 [2] 

元颢字音分析

读音

“元颢”的读音为:Yuán Hào,音调为:阳平,去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元颢”字音相似的名字

热门姓氏
热门名字
傅偈 穆簧 刘馨韵 刁敏锦 简鑫梅 白祖庆 彭傲寒 贾广昌 薛倩莹 孟永洲 全静纹 谷连娟 李若诚 盛业杰 靳漫琳
常见偏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