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
更多基本解释:觅 (覓)
mì
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寻找
笔画数:8;
部首:见;
笔顺编号:34432535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王觅(1983-),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党委党校副校长。海南省“南海名家”、“拔尖人才”、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海南省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智慧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领域研究。 [1]
王觅,1982年出生于河北省,艺术家。 [1]
王觅(1990.1- )重庆人,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师承南开大学罗振亚教授。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中心以“青年访问学者”身份公派学习,师承荷兰莱顿大学前区域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系主任柯雷教授(Maghiel Van Crevel)。2013年9月-2016年6月在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师承西南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新诗研究所副所长向天渊教授,2014年9月-2015年2月交换至中国台湾元智大学,师承李翠瑛副教授。2008年9月-2012年6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本科学习。 [1] 以第一或独立作者身份在《南方文坛》(CSSCI期刊)、《创作与评论》(北大中文核心,开设专栏“对话台湾诗人”,第二作者)和《晋阳学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星星诗刊》理论版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1]
读音
“王觅”的读音为:Wáng Mì,音调为:阳平,去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王觅”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晚苦) 祸福参半,先天智能,中年发达,晚景困苦。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晚景凄凉,功德渐败。
诗曰:晚境凄伧相侵生,中年渐渐发达来,晚年困苦逢秋冷,难免守居得安然。
晚境凄凉的功德光荣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破厄、劫财、突破。
家庭:亲缘少,兄弟疏,宜多联络。
健康:宜防呼吸病,负伤、遭难,先天五行为水土者,可望健全。
含义:福祸虽有参半,凶相较多一些,天生智能齐备,是以中年以前成功发达,乃至中年后,渐自衰退,陷于困苦、大悲惨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