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 4、外姓改入。
更多基本解释:景 jǐng
环境的风光:景色。景致。景物。景观。景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景深。
情况,状况:景象。景况。年景。
佩服,敬慕:景仰。景慕。
高,大:景行(xíng )。
姓。
景
yǐng
古同“影”,影子。
笔画数:12;
部首:日;
笔顺编号:251141251234
夜月溪篁鸾影。
晓露岩花鹤顶。
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
村景。
村景。
樵斧耕蓑渔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还乐处景应妍。
休与俗人言。
萧景(477年-523年),本名萧昺(《梁书》避唐世祖李昞讳而改名) [1] ,字子昭。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东阳太守萧崇之之子、梁武帝萧衍的堂弟。 萧景早年好学,有才辩,能决断大事。在南齐时曾任永宁县令,其治绩为诸县第一。后历官骠骑将军行参军、步兵校尉。在萧衍起兵的过程中,萧景颇有功绩。南梁建立后,萧景受封吴平县侯。他曾参与天监四年(505年)的梁军北伐,并攻占宿预。回师后,累迁为领军将军。天监七年(508年),萧景出镇雍州,于次年大破入犯的北魏荆州刺史元志。天监十一年(512年),被征为右卫将军,旋即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后,萧景长年在朝中任职,深受萧衍礼遇。每逢军国大事,都与他商定。 普通四年(523年),萧景在郢州去世,年四十七。追赠侍中、中抚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
读音
“萧景”的读音为:Xiāo Jǐng,音调为:阴平,上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萧景”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无勇) 盛衰交加,徒有高志,天王福祉,终世平安。
次吉祥运(表示多少有些障碍,但能获得吉运)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无大业可成,但大都可平安度日。
诗曰:志高力微乏实行,妄谋无计事难成,晚年平安静逸祥,享得天赋增吉祥。
志高力微的努力奋斗数。(半吉)
基业:技艺、文昌、艺术、时禄、厄星、红艳。
家庭:六亲无缘,夫妻旗鼓相当,难为儿女。
健康:良好,须防阴病和眼疾。
含义:盛衰交加之象,无实行贯彻之勇,徒有高志而无成事之能,然而天生福气,大都终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