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为姒姓)。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或曼姓。 3、出自李氏。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更多基本解释:挥 (揮)
huī
舞动,摇摆:挥动。挥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挥舞。挥手。
抛洒,甩出:挥泪。挥霍。挥洒。挥汗如雨。
散发:挥发。发挥。挥斥(奔放)。
指派,命令:指挥。挥军。挥师。
笔画数:9;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451512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邓挥(1897—1973),字又辉,广东惠阳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第四期毕业。民国14年(1925)任陆军第一师中校参谋,参加讨伐陈炯明叛变之役。民国15年(1926)任守备军教导队中校学兵营长。民国16年(1927)任黄埔军校炮兵科上校科长兼炮兵大队长。民国17年(1928)3月任广东编遣区军官团上校大队长。民国18年(1929)3月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上校科长。民国25年(1936)8月任第八路军第三独立团团长。民国20年(1931)12月任第八路军第三军教导团少将团长。民国23年(1934)10月任第八路军第三军第七师师长。民国25年(1936)7月任军委会高级参谋,11月任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事。民国26年(1937)9月任高钦师管区司令。民国29年(1940)兼任第七区专员、保安司令。民国30年(1941)任第七战区少将参议。民国36年(1947)9月任番禺县长。民国38年(1949)寓居香港。 [1]
读音
“邓挥”的读音为:Dèng Huī,音调为:去声,阴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邓挥”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晚行遇月)沉浮多端,先苦后甜,宽宏扬名,富贵繁荣。
次吉祥运(表示多少有些障碍,但能获得吉运)
先苦后甜,大都晚年幸福。
诗曰:先苦后甘有苦思,难关度过福人扶,晚年幸福兼余庆,合如甘蔗好尾甘。
先苦后甜,气宏扬堍数。(半吉)
基业:官禄,文昌,学士,技艺,灾厄,伤残。
家庭:亲情少,兄弟离,须互相信任。
健康:伤残,刑罚,外伤,三才善者可望平安。
含义:浮沉多端,祸福无常,所得福分,必经大失败大患难后方能显著,家破产亡后方得富贵荣华,大都蔗根生甜。晚年享受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