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得后裔。 3、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更多基本解释:谟 (謨)
mó
计谋,策略:谟士(谋士)。谟猷(计谋,谋略)。宏谟。雄谟。
笔画数:12;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1222511134
伊商胡越尚同图,管蔡如何有异谟。
不念祖宗危社稷,强于仁圣遣行诛。
韶华渐好。
报锦里又是,春风来早。
昴宿降萧,崧岳生申符英表。
三朝幸望人倾祷。
寿与长城俱老。
碧油红旆,高牙大纛,一时荣耀。
矫矫。
甘泉旧德,少年日,翰苑玉堂曾到。
润饰帝谟,粉泽皇猷文章妙。
主盟经济尊吾道。
早晚促归岩庙。
愿同海内苍生,伫看凤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蔡谟(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郡考城县人 [1-3] [54] 。东晋重臣,曹魏尚书蔡睦曾孙、西晋乐平太守蔡德之孙。从事中郎蔡克之子。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 蔡谟早年屡次推辞辟命,渡江避难,任东中郎将参军。晋元帝为丞相时,辟蔡谟为掾属,又转任参军。历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苏峻之乱时,蔡谟参与平叛有功。事后迁侍中、五兵尚书,领琅邪王师,赐爵济阳男。又迁太常,领秘书监。郗鉴去世后,任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康帝即位后,入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又领司徒,与会稽王司马昱共同辅政。后被正式拜为侍中、司徒,但蔡谟在三年内执意推辞不就任,险些被执政的殷浩处决,经荀羡提醒,殷浩才将蔡谟免为庶人。此后,蔡谟便闭门不出,终日教授子弟。数年后,再任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但他称病不朝,无心政事。 永和十二年(356年),蔡谟去世,年七十六。获赠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读音
“蔡谟”的读音为:Cài Mó,音调为:去声,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蔡谟”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云头望月)云头望月,身疲力尽,穷迫不伸,精神不定。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精神不安,为世所弃。
诗曰:挽回乏力无善谋,精神不定如云黑,失节丧信无所至,受人评击却责难。
挽回乏力的身疲力尽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时禄、破厄、灾厄、文昌、劫财。
家庭:亲眷疏、兄弟不和,凡事谨慎则平安。
健康:外伤、病患,先天五行为金木者可望安全。
含义:穷迫不伸的逆境,精神不定,缺乏实行的能力,乏贞节,失信用,受攻击非难,为世所弃,成个废人,但身体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