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
更多基本解释:邦 bāng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国
笔画数:6;
部首:阝;
笔顺编号:111352
基本解释:俊 jùn
才智出众的人:俊杰。俊伟。俊彦(才智杰出的人)。俊爽。俊造(学识造诣很深的人)。
容貌美丽:俊俏。俊美。俊秀。俊逸(俊美洒脱,不同凡俗)。英俊。
古同“峻”,大。
俏丑
笔画数:9;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5434354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昌猎关西纣猎东,纣怜崇虎弃非熊。
危邦自谓多麟凤,肯把王纲取钓翁。
王邦俊(?——1934.11),原籍四川省秀山县塘凹乡人,出生于贵州省德江县。黔东苏区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保卫队队长。革命烈士。
王邦俊,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王邦俊 (公元1546~1616年),字虞卿,号壶岭 [1] ,鄜州(今陕西富县)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参政。有《征南草》一卷,是编即贵州所作。时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故以“征南”为名。凡诗三十馀首,赋一首,又《母老乞致仕上两院呈词》一首,亦并附焉。 [2]
王邦俊,福建龙溪举人。明万历七年(1579)任商州知州。任期重修州城西说法洞栈道。“火攻石壁,凿山三月,架梁四道,削险开径,砌石连栈,于是避水登陆,上至五鬼窑,下至说法洞,凡二里许碥成”。
读音
“王邦俊”的读音为:Wáng Bāng Jùn,音调为:阳平,阴平,去声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王邦俊”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晚苦) 祸福参半,先天智能,中年发达,晚景困苦。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晚景凄凉,功德渐败。
诗曰:晚境凄伧相侵生,中年渐渐发达来,晚年困苦逢秋冷,难免守居得安然。
晚境凄凉的功德光荣数。(凶)
基业:将星、学士、技艺、破厄、劫财、突破。
家庭:亲缘少,兄弟疏,宜多联络。
健康:宜防呼吸病,负伤、遭难,先天五行为水土者,可望健全。
含义:福祸虽有参半,凶相较多一些,天生智能齐备,是以中年以前成功发达,乃至中年后,渐自衰退,陷于困苦、大悲惨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