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姓氏来源 1、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2、源于他族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3、出自他姓 4、源于虎图腾说 5、源于老姓说
更多基本解释:韶 sháo
古代乐曲名。
美:韶光(a.美丽的春光;b.喻美好的青年时代)。韶华(同“韶光”)。韶景(美丽的春光)。韶秀(清秀)。
笔画数:14;
部首:音;
笔顺编号:41431251153251
流水绕双岛,碧溪相并深。
浮花拥曲处,远影落中心。
闲鹭久独立,曝龟惊复沉。
蘋风有时起,满谷箫韶音。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青春玉殿和风细。
奏箫韶络绎。
瑞绕行云飘飘曳。
泛金尊、流霞艳溢。
瑞日晖晖临丹扆。
广布慈德宸遐迩。
愿听歌声舞缀。
万万年、仰瞻宴启。
李韶(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武将。本为蜀汉牙门将,姜维伐魏之时与句安一同镇守麴山,后因姜维联羌的战略失败,二人孤立无援,遂降魏。 [1]
李韶(生卒年不详),字孝继,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的孙子,追封毕王李璋长子。 [1] 隋朝时期,担任泽州刺史,因故去世。唐高祖即位后,获封高平郡王。
李韶,男,唐代画家。
李韶(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元善,号竹湖,吴县(今属江苏)人。李弥逊曾孙。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调南雄州教授。迁主管三省架阁文字,以上疏谏济王狱,出通判泉州。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累迁起居舍人。出知漳州。嘉熙四年(一二四○),迁户部侍郎。五年,再迁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泉州。十一年卒,年七十五。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二,《宋史》四二三有传。
李韶(453~524年),字元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北魏时期大臣,凉武昭王李暠玄孙,雍州刺史李承之子。 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孝文帝时期,补任中书学生,袭封为姑臧伯。起家仪曹令,迁给事黄门侍郎,拜大鸿胪卿。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迁太子詹事、兖州刺史。宣武帝即位后,拜七兵尚书、并州刺史。迁将作大匠,制定朝仪和律令。出任抚军将军、秦州刺史,讨平吕苟儿叛乱,迁相州刺史。孝明帝即位后,入为殿中尚书、雍州刺史,迁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出任散骑常侍、冀州刺史。迁车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 正光五年(524年),卒于定州任上,享年七十二岁,追赠侍中、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号文恭。
李韶,明朝人,弘治年间历任云南右参政、福建右布政使。弘治十二年(1499年)九月,福建右布政使李韶根据自己曾经担任云南右参政的经历,在上疏中谈及了针对盂养思氏的方面策略:其胁抚之策:“若胁以兵威,抚用间谍,则彼将慑服矣。”其二,切责之策:“若降玺书,遣官切责以伐其谋,则亦可不战而屈其兵也。"其征剿之策:“若调发大兵列阵江岸,面问思陆之罪一面征占寨之夷,则可即伏矣。”同时,李韶也对云南边地的时局进行了精准的判断:“夫金腾,云南之藩篱,干崖、陇川,又金腾之藩篱,去蛮莫、孟木甚近。思揲存时尚被蚕食,今思揲已死,其势渐弱。木邦与相交通,缅甸道路险远,干崖、陇川之兵不强,臣恐思陆之志不在孟密、木邦,而在干崖、陇川也。若两夷相攻,中国之利,姑置度外。宽假数年,则彼生聚教练,当有将来之祸。虽劳百万之师,费亿万之财亦无及也。”李韶察觉出孟养思氏过江的真实意图:除了占据孟密之外,思陆更希望能借蛮莫等地为跳板,继续向干崖、陇川发动进攻,以图恢复麓川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李韶从长远的眼光看待治理滇西边地的政策,认为明廷的以夷制夷策略也是导致边地祸乱的重要原因,由此希望通过胁抚、切责、征剿策来建议朝廷主动对孟养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单纯利用其他土司力量前往征讨,从而激化矛盾,引起新的动乱。 [1-2]
李韶,男,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经济学专业,就职于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担任讲师。 [1]
读音
“李韶”的读音为:Lǐ Sháo,音调为:上声,阳平
多音字
名字中无多音字
与“李韶”字音相似的名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大成之数)大成之数,蕴涵凶险,或成或败,难以把握。
凶数运(表示逆境、沉浮、薄弱、病难、困难、多灾等)
吉尽凶始,穷乏之数。有不测灾祸,实为人生最大恶运。
诗曰:与尽凶始入困途,窘迫病难失亲和,灾害短命无所止,生离死别却哀悲。
破舟进海,吉尽凶相,穷乏之数。(凶)
基业:官禄、图印、太极、怪杰、富翁、突破。
家庭:亲情不睦,口说长短者多,力持贤明者平安。
健康:女性成风流或与夫别离病弱,弱女皆晚婚。多积德可免短命。
含义:利去劫空,陷落穷迫、逆运、短命,悲痛或者幼小离亲而困苦,或者病弱,不遇,遭难废疾,贫困,灾难,孤独甚至刑罚。有不测遇凶祸,人格有此